《金夫》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xige.com
纸张颜色杂黄且质地劣薄,是大理寺牢中最常见的毛边草纸。
其上笔迹因此洇开,显得字迹杂乱。
此乃嬷嬷所留,是托了牢中狱卒之手转交给和珅狱卒深知和珅夫人冯霁雯与太妃情谊深厚,若不然也不会多番前来探视,是以自然不会拒绝这个可以跟和珅示好的机会。
和珅赏了他一锭银子,狱卒有眼色地保证将此事烂在肚子里。
信中所言,也均是对和珅一人所言。
嬷嬷提及当年为嘉贵妃制毒并不知道嘉贵妃用途何在,更不知此毒还要了常保的性命
她说,即便如此,是人皆无法不心怀芥蒂,这乃人之常情,所以她也无意为当年助纣为虐之举开脱。
但她又说,希望自己的死,可以顺带着了结此事,恳求和珅可以放下往昔旧怨。
她所谓的放下,自然是不想看到和珅日后会对太妃存有敌意,更不希望和珅会因此跟冯霁雯生出什么嫌隙来。
和珅取下仕女图灯罩,一手持灯,一手持信,来至窗边。
他将信纸一焚而尽。
他本有意将此信给冯霁雯看,可方才见冯霁雯哭得伤心至极,便又改了主意。
到底不是什么要紧之事,为防她看过之后又生出嬷嬷之死与她有关的想法来,他便自主张一回吧。
灰烬飘落窗下,和珅吹熄了灯苗。
鱼白一片的东方,隐约浮上了一抹浅淡的绯红,一派旭日将出之象。
晨风微冷,袭入眉间,和珅徐徐吐出了一口浊气来。
他自认本非君子,可胜在为人不笨,平生最不爱钻死胡同,当年之事,已经大白,撇开谁对谁错之余,当日之境,各人更有各人的身不由己。
甚至往难听了说,嬷嬷之所以留此一信,言语间皆是愧疚之意,可却是因冯霁雯之故当年谁不认识谁,在嬷嬷和太妃眼中,他的阿玛与同样枉死的其他人并无区别。只因有了冯霁雯这层关系在,才让此事显得值得一愧起来。
嬷嬷与太妃都是久经起伏之人,制毒之时就该想到会有无辜之人枉死,而这些年来也并无试图揭发之举,而是心无波澜,所以,良善二字或许早已谈不上。
他当然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他会选择心无芥蒂,就如同嬷嬷和太妃选择为往昔之事忏悔一样,都是因为有冯霁雯在中间而已。
所以,他才会格外地体谅太妃当年的身不由己。
这世间太多事都是如此,与其说是事态决定心境,倒不如说私心决定事态走向。
世间原本的模样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让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
而他,最想看到的便是夫人无忧长乐。
第二日,程渊进宫面圣,自请交出手中兵权,辞爵归乡。
乾隆沉着一张脸沉默良久。
程渊以年事已高、百病缠身为由再三请求。
“你此番挂印而去,倒是两袖轻松,可有想过云南边境之地朕又能放心交予谁手”乾隆沉声发问。
程渊不过五十出头,在官场之上很多人这个年纪尚在力争上游,所谓年事已高,不过是有意隐退的借口而已。
“回陛下,缅帮刚签下议和书,不日我大清公主便要下嫁,臣料定少说七八年内云南边境不会再起战事。”
程渊说着,又呈上一册名单:“其上皆是微臣悉心整理、自认为可栽培之才,上至云南当地官员,下至军营内外大小军余。此行回京之前,也已将云南事务大致交接妥当臣此举突兀,却也早已经过深思熟虑,绝不敢贸然丢下诸事,令皇上为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全民星海时代》《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从行星总督开始》《惶惶》《赤心巡天》《了了》《我是一颗武装卫星》《高武纪元》《非洲创业实录》
非1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xi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