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第三百五十八章 针对(第1/6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地址:bixige.com

“先生!先生!”

王姮仿佛一只欢快的鸟儿,一路走,一路喊着。

作为生命中,为数不多靠谱的长辈,王姮对沈度是尊敬的。

他不止教授她学识、才艺,也让她知道大虞的山川河流、各地风土人情,更言传身教了她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重要的一点,沈度给楼彧填充了丰富的内涵,让他从里到外都成为真正的饱学之士、文雅君子。

王姮与楼彧一对小苦瓜,六亲缘浅,没有长辈教导、帮扶。

在某种程度上,沈度填补了一定的空缺。

是以,王姮、楼彧对沈先生,亦有着一定的孺慕之情。

这几年,王姮把自己关在家里守孝,几乎很少外出。

沈度在朝堂上搅风搅雨,在骊山书院教育育人,王姮都不曾现场观摩,只能通过楼彧得知他的情况。

如今,忙完了守孝、成亲等人生大事,王姮来到骊山,只想好好与先生亲近亲近。

……

堂屋里,沈度随意的坐在席上,身后有围屏,围屏上的字画都是他的字迹。

他歪着身子,手肘撑着凭几。

他下首两侧都有宾客。

顾哲等亲传弟子,以及前来拜会的四皇子妃,书院的客座女先生韦般若。

韦般若正襟危坐,面前长几上摆放着一架古琴。

她正在抚琴,请沈先生品鉴、指点。

沈度作为闻名天下的海内名士,诸多才艺无一不精。

年少时,一曲《广陵散》,惊艳整个建康。

沈度还曾自创曲谱,一时间引得无数乐伎争相演奏。

今日韦般若所弹奏的,就是沈先生最喜欢的《流水》。

“……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

沈度微微闭着眼睛,放在凭几上的手,手指有规律的捻动着。

他的脸上,有着明显的赞赏之意。

而能都得到琴技高超的沈先生的一声称赞,足以证明韦般若的琴,确实抚得极好!

王姮一连串的“先生”,传到堂屋的时候,韦般若正好弹到了第三段,琴音清澈、活泼,让人听了禁不住的心生愉悦。

可惜,如此美妙的琴声,被一记记的“先生”给打断了。

韦般若眼底闪过一抹嫌弃,按在琴弦上的两只手,忽然停了下来。

沈度却没有被打扰的气恼,他已经从那娇美的声音辨出了来人——阿玖!他第一个女弟子!

她已贵为琅琊公主,还嫁给了他另一个“孽徒”。

哼,两个小混蛋,本就顽劣,如今凑到了一起,还不定怎么胡闹呢。

就算听不出声音,沈度也知道,能够在他沈名士的院子里大呼小叫的人,除了王姮,再无旁人。

本就是亲传弟子,还是个娇滴滴、甜糯糯的小女郎,曾经对沈度亦有“救命”的恩情。

虽然表现平庸,总因为她而被质疑“名师”的资格,沈度内心深处还是最喜欢王姮。

厌食症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那年在沂州,看到小丫头那般欢快的享受美食,已经快要把自己饿死的沈先生,终于有了想要进食的欲望。

随后,他因着诸多考虑,收楼彧为弟子,顺便将他的小伙伴王家九娘也收入门下。

许多人,包括王衍、顾哲等弟子,都以为王姮只是顺带的“赠品”,唯有沈度自己知道,他是真的想收王姮为徒。

他与王姮非亲非故,若没有“师徒”的名分,还如何亲近?

若不亲近,他如何“自救”?

作为冷傲孤高的名士,沈度确实惜才,楼彧也确实是他欣赏的天才。

但,沈度又是“惜命”的,天才再优秀,也是旁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足球]安东绿茵日记》《末日杂货铺[经营]》《领主游戏:开局一艘末日方舟》《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微信读书】《游戏搞到一个亿》《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三塔游戏》【梦幻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谬接瑶华枝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姝宠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三魂七魄归位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横空出世的娇帝君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诱梦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离人终成相思意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折红鸾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表妹不欲攀高枝这个修仙过于日常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哇!女总裁是皇帝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穿越三国:姐妹同心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落在荒年崽崽很闲我是主母,也是孟婆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