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番外之酒吧(下)

《然后,爱情随遇而安》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xige.com

安小离再一次有意识的时候,发现自己半裸着躺在自家床上,裹了一件陈遇白的西装外套,浑身散发着酸味和隔夜的酒气,被陈遇白紧紧的束在怀里。

卧室的窗帘非常厚实,沉闷的黑暗里,她不知道是白或者黑夜。静悄的空气里,唯一的声响是他沉稳的呼吸声。

她微微动了动,陈遇白很醒过来,猛的伸手扭亮昏黄的台灯,又缩回来抱着她,“我在这里别怕”他的声音很嘶哑,听的人心里揪揪的,“什么都没有发生,你很好,顾烟也没事。小离你乖。”

安小离从未听过他如此慌张的声音,脑海里晃过酒吧中乱七八糟的画面,她性格里懦弱良善的一面翻上来,顿时都想不起来为什么去的酒吧,只觉得自己特对不起他。

陈遇白用力抱了抱她,柔声的问:“饿不饿”

安小离老实的猛点头。他翻身下床,替她放了水,他去厨房准备吃的。

小离洗完了澡,踩着湿哒哒的拖鞋从卧室跑出来。外间是亮堂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原木地板上,一圈柔和的光晕。原来从进酒吧开始,竟然已经过了一天一夜。

餐桌上放着一杯冒热气的牛奶,小离拿起来一口气喝下去,体力恢复不少。屋子里很静,厨房里哗啦啦的流水声越发响亮。陈遇白穿着黑色的长袖,蓬乱着头发,双手撑在水池上,背对着厨房的门。听到小离啪嗒啪嗒的脚步声,他的背影有些慌乱。

小离走进去,怀着莫名的歉疚温柔的抱住他的腰,从他咯吱窝里探头探脑的看他。往常这个时候,陈遇白总是俯下身来啄她,两个人嘻嘻哈哈,做一碗蛋炒饭起码得一个小时。可是今天他一动不动,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安小离以为他还在伤心,越过身子绕到他前面去撒娇。

真可怕,小白的眼睛是红的。

安小离不敢说话,僵硬的抱着他的腰,头发垂到水池里去都不管。陈遇白皱眉,关了水,擦擦手把她扶起来,放到一边任她呆呆的站着,他按了些洗手液在手指上,仔细的洗。

这才是传说中的秒杀。记住本站:

安小离当下心脏剧烈收缩,酸楚的塌糊涂,身子软坐在他的脚上,抱着他的大腿大哭出声。回忆里那些画面的混乱可怕,差点遭遇不测的委屈后怕,对他莫名其妙的愧疚抱歉,看到他湿湿红红眼眶时的大为感动,一下子全都爆发出来,她抽抽搭搭的不断道歉,哭的比在床上被他折腾的半死不活时还要凄惨。

陈遇白面无表情的抽纸巾擦干自己修长的手指,低头无奈的看着自己的小妻子,眼泪鼻涕都抹在他的裤子上,小小的脑袋点啊点的,可怜兮兮模样看的他真的眼里有些热热的。

“你哭什么呢”他轻轻叹了口气,把她从地上拉起来,抱她坐上了流理台,“我不生气。都是我不好,我惹你不高兴你才去酒吧买醉。我不好,都是我不好。我们小离很乖”

他低头抵着她的额,轻声细语的哄,“我没有保护好你,让你差点被人欺负去。我不生气,我不怪你,都是我自己不好。”

“小离乖,不要哭。我跟你道歉好不好”

他柔声的说,一边不住的亲她的额角眉眼。

其实跟着怒火滔的梁飞凡闯进那件包厢时,他唯一的念头不是杀了那些碰她的人,而是深深深深的后悔。

如果他的小傻子真的被人欺负去,她该多么伤心她伤心了,他该多么心痛是,陈遇白的世界里没有“认错”两个字。可是,如果没了个小傻子,他的世界必将万里冰封,日月同坠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陈遇白完全没辞令如锋的架势,来来回回只有这么几句哄着。安小离在他的轻声细语里软心肠,埋在他胸口乖的跟小猫小狗一样。

“我以后再也不去酒吧玩儿”

“恩,好。”

“我也不和你吵架,你最好了小白”安小离揉着通红肿大的鼻子,把黏糊糊的鼻涕抹在他簇新的衣服袖子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长着翅膀的大灰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xi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谍海无名大明风流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带着美女闯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HP)Forgive朕,乃万岁!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我在三国逆转乾坤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金玉满唐最狂上门女婿倒拔三国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谍战风云录:大宋春枝缠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我在水浒做奸商我家娘子太体贴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臭县令朕怀孕了朕,剩者为王乱世种田日常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明末:边军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