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刺卫传》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xige.com
雁荡总舵,位于闽浙两路之交界地,雁荡北山龙溪畔芙蓉峰内,下共辖十六亭卫。
十六亭又分为机要亭、探事亭、刺杀亭。
其中机要亭内设绝密卫、机密卫、秘密卫;探事亭内设官商卫、民察卫、兵都卫;刺杀亭内设飞龙、飞凤、飞虎、飞豹、飞狼卫五等级。
并此十四亭外,另设有护卫亭,也分为亲卫门、哨卫门、援卫门、剿卫门,职责是保护总舵安危。
而位于浩然楼内的第十六亭最为高深莫测,名叫幕师亭,所有行动密令、刺杀方案均由这里发出。
总亭主名讳是什么,安子衣不知道,只知道老人家姓展,据说祖上为南宋时期,文天祥老丞相麾下的后裔。后逃至此处,意欲重夺天朝大业。
十六亭之人,除了展总亭主家眷,其余皆属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或战死沙场将士的遗孤。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建庙称帝,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两浙路临安府。金国几度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亦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
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为界。南宋中后期政府腐败,奸臣辈出,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建立大蒙古国,公元1211年,开始大举南侵进攻金朝。
公元1218年灭西辽,公元1227年灭西夏,公元1234年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朝廷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
元朝建立后,义军四起。
那时安子衣五岁,是富春县东洲岛上的商贾子弟。官兵围剿时,被父母藏在地窖而幸免于难。躲在地窖里那几天,开始还知道哭。后来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饿了就抓土吃。
等安子衣睁开双眼,已躺在浩然楼五层寝室内。
一位慈祥的中年儒生,正端着碗低头喂自己吃粥。
“你醒了?”他问,笑容很像父亲。
安子衣没有答复,五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思维。
他接着说:“醒了就好,起来去玩耍吧,下面有很多小伙伴,身世和你一样。”又侧身吩咐:“展元,等会给他拿身衣裳。”
“是,老爷。”叫展元的年轻人立在旁边,闻听慌忙向前半步垂手应诺。如同接到一份美差,样子很是恭敬。
中年儒生将粥碗递给他,起身走将出去。
展元进前问道:“小童,你叫什么名字?”
名字?五岁连自己父母的名字都记不得,有的甚至都还没起,何况自己的名字。
安子衣嘴角抽搐两下,惶恐的看着他。
“你父母平昔唤你什么?”展元含又问。
“麟儿!”安子衣揉揉眼睛。
展元依旧笑道:“麟儿是所有父母对子女的称呼,想想你还有旁个名字么?”
“子、子衣!”安子衣咽口唾液,哆嗦着回道。多年后,他才从展总亭主哪里得知父母赋予自己名字的来历,是《诗经》无衣里的:“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含义是希望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那你以后就唤作展子衣,如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