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刺卫传》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xige.com
叶风舟在密道里疾步前行,未及片刻工夫,便遥遥看到了出口,情不自禁的止步思虑:“总亭主舍命护送亭卫下山,我这时再悄然而去,倘若元军趁夜偷袭,阵前何人指挥?”正犹豫是去是留,忽听‘咚咚咚’传来战鼓声响,又一转念:“外面必定遭遇了枢密院禁卫埋伏,我当与留守亭卫同仇敌忾,不可教元军趁虚而入,否则彼时攻打进来,必然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想到这,转身回到浩然楼。
正在城墙上巡查的两位老道士,见他去而复返,皆感大惑不解,不由得相对一视。
紫元真人道:“风舟,为何不走,难不成发生了变故,你们无法撤离?”
叶风舟道:“父亲、太玄师伯,展叔叔已经和元军交上了手,晚辈先守在这里,二老快去救援!”
太玄真人神色诧异,道:“外面都是些甚么人,居然能挡住展师弟去路?”
叶风舟低头略作思索,道:“乃大日金佛谷梁飞鹤、西域八骏,还有元廷枢密院的数百名禁卫。”
紫元真人一惊,道:“谷梁飞鹤果然守在那里,太玄师兄,你速率一队亭卫相助展师弟,我父子誓于浩然楼共存亡。”
叶风舟佯装焦灼万分的样子,道:“父亲,那西域八骏更为厉害,估料太玄师伯和展叔叔绝非对手,你也一同前往罢。”
紫元真人不及多想,道:“作罢,这里交给你了。”言毕,二人领着三、四十名亭卫奔入密道。
叶风舟这才长舒一口气,噗通跪在密道门外,连磕几个响头,大声言道:“父亲,乞恕孩儿不肖!”
等紫元真人进了密道,闻言顿时恍然大悟:“这小子是想诳我离开,尔后毁坏密道。”忙一顿双足,待要射出。
只见叶风舟腾地站起身来,运动九天罡元功,抬手‘啪啪啪’数拳,轰隆隆早将密道震坍。
太玄真人竖掌念了声‘福生无量天尊’,叹道:“师弟,你有个好儿子。”
紫元真人黑暗中溢出两行浊泪,旋哈哈大笑,道:“自古忠孝难两全,贫道甚感欣慰!”
叶风舟坐在浩然楼聚义厅中,暗付:“柳行云大哥只与万重山打过一架,便失去了踪迹,也不知现在何处,莫非落入狗鞑子手中?我何不潜入元军大营一察,也比在这胡思乱想的好。”于是,把总舵事宜暂且交于正一教龙泉剑士张冬君,暗暗跳出城池,向芙蓉峰外飞驰。不到半个时辰,已在东西南北各处察看了一番。暗付:“枢密院禁卫果然军纪严明,数千人之众竟然悄无声息。”
正在这时,忽见左侧林间有个黑影闪出,立在树枝上回首扫了一眼,迅速向山下奔去。
叶风舟心想:“定是朝廷先前潜伏在总舵的暗探细作,乘夜要去禀报甚么信息。”当即打起精神,施展轻功紧随其后。
那黑影穿林越岭的疾奔了许久,才至一株大松树下,四周环视晷刻,遂抿嘴打了三声唿哨。
接着不远处也‘啾啾啾’传来三声唿哨,与之相应。
叶风舟心想:“我倒要看看,你究竟何许人也。”
那黑影听到唿哨,立时纵身而去。少顷,跳入一座偌大寺院之中。
宋代时期,雁荡四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为雁荡山发展鼎盛时期。
唐僧贯休《十八刹诗》云:“本觉灵云到寳冠,能仁古塔上飞泉。普明罗汉石门襄,瑞鹿华严天柱边。古洞灵峯真济并,灵岩霞嶂净名连。石梁不与双峯远,十八精蓝遶雁颠。”说的便是十八寺院。
这座寺院初名延唐寺,现名本觉寺,位于芙蓉峰溪南龙潭,不知所始。寺院傍山依水,林木葳蕤,烟锁苍松,极为清幽。唐会昌年间曾废,乾宁二年复建,北宋建隆元年改名赐额为本觉禅寺,大中祥符年间重建。走进寺内,殿宇蔚为壮观。除巍峨的大雄宝殿外,还建有云水堂、伽蓝殿、居士林、放生池等。
叶风舟从太玄真人口中得知,本觉寺原来也属雁山援卫门之分舵,同寂照寺一般,因元廷派兵围剿只得放弃。
那黑影落在院中,进入中央的大雄宝殿内。
叶风舟伏在屋脊之上,聚目瞧时,有一个独眼和尚跪在蒲团上,正虔诚诵经晋佛。
那黑影行至独眼和尚身后,肃手而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