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者》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阁bixige.com
回到家的席思雯,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李天明与李子枫对诗的场面,以至于母亲叫她吃饭她都没听见。
“发什么呆呢?吃饭了。”母亲说。
席思雯心不在焉地扒了两口饭之后,就打开了电脑开始搜索起陶渊明。
那个时候的电脑虽然没有满目琳琅的应用软件,但搜索引擎早已普及。
陶渊明的诗大多描写的是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抒发的是他在乡间生活的舒心愉快,字里行间里有对于官场的厌倦,对自己选择后的如释重负,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席思雯一手托着下巴,一手移动着鼠标,眼神紧紧锁在屏幕上。
席思雯好奇,这种好奇居然是今天突然才有的,她好奇古代男儿几乎志在考取功名,建功立业,为何陶渊明在正当壮年时选择逆流而下,归隐山林?
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
有人说,陶渊明起初的确有兼济天下的壮志,但他出身寒门,当时社会的高官几乎都被门阀士族垄断,如此一来,即便陶渊明为官再好,也难以晋升,仕途渺茫。
看陶渊明的官场履历,他的确做的都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还要苟合辱身与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这使陶渊明的思想开始转变,躬耕自足、追求心灵的淡泊未尝不是另一种人生。
当然,也有人说,陶渊明其实本性就崇尚自由,追求心态的闲适和优雅,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思想转变的过程。
陶渊明的归隐被这类学者总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二是社会现实使然。
陶渊明在诗里写道,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后来辞职也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由诗可见,陶渊明宁可饿肚子,也不愿意继续在官场上阿谀奉承。
席思雯盯着电脑里“陶渊明”三个字,思绪停滞了很久。
高二的她,还在这个属于她的社会里厮杀,她好似已经习惯了拿着屠刀,全副武装,保持一个英勇战士的样子,她已经这个样子很多很多年了,她的目标如此清晰,就是打败与她坐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的同学。
陶渊明所放弃的,席思雯认为自己无法放弃,她在想,这是不是就是陶渊明成名的原因?
弃众人所不能弃,乐众人所不能乐者,伟人也。
“九点了,你还不写作业?”母亲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席思雯的思绪被霎时间拽回了现实,她赶忙关掉了浏览器,紧接着关机回到了自己的卧室书桌前,打开书包掏出练习册。
看着练习册中排列整齐的数学题,席思雯自嘲地笑笑,自己刚才在干嘛?
陶渊明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陶渊明与高考有什么关系?
那些古人究竟为何要为官,又为何要归隐,李子枫究竟能背出多少诗句,这些与上一个好大学有什么关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港岛风云再起》《回到我妈制霸内娱那几年》《普通人,但怪物之母》《她被赶出侯府后》《了了》《穿书后成了狼孩》《力速双A魔法师[西幻]》【vivo小说】【大黄书】《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
离月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阁bixig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